Hi 室友們,我是 Ning
此刻人在京都飯店,這是我第三年度的家庭旅行。一回生二回熟,三回變老手,當我開始習慣並滿意節奏時,深淵就在縫隙露臉打招呼。不丟臉地說,我這趟旅程,默默流淚三次有吧,高強度與頻率相處下,有些不容易地溝通就會被召喚出來。
記得在 EP53:談正念冥想那一集,我與雜念的終極對決 提到大部分我都很平靜,一旦有波動出現時,感受也會特別深刻。現在就是這個關鍵時刻!我已經翻遍從 2018 到 2024 之間,寄給自己的數十封思路 email 筆記,想從過往經驗中找到突破口,可惜目前依然茫然,不知道該如何進行下一步。
於是,我決定寫這封信給自己,作為卡關的記錄節點,也希望能與室友們集思廣益,獲得一些啟發。
坐在清水寺小徑口的糰子店,我側臉向外,避開周遭的視線,默默流淚,盡量不讓自己發出聲音。
幾分鐘前,家人鼓起勇氣說:「每次開口前,都會先害怕,怕不理,也怕被拒絕。」接著又補充「你的氣場總是很有距離感,很少主動說話。久而久之,都開始擔心,是不是這孩子在不開心,或者有什麼煩惱?」
大概是因為濃眉大眼關係,疲憊不笑時,臉上容易露出一種「冷酷」的表情。雙面刃般存在,有時候這張臉幫我避開被莫名搭話(不論在國內外大車站,屢試不爽會被問路),同時也隔絕了想關心我的人。其實,這幾年我為了避免「臉臭」這個問題,做了不少優化。例如,當感到疲憊時,我會提醒自己:
發出疲憊警告 — 讓周圍的人知道我只是累,並不是在不開心
有意識地調整表情 — 讓疲憊時,趕緊上排牙咬下唇,露出呆萌「狗臉」,避免冷酷表情
申請「貓貓時間」— 給自己 3 到 5 分鐘的短暫休息(通常會選擇去廁所),深呼吸重新調整心情
這個月聽到不只一位親近友人,反映類似的害怕感受,仍然讓我感到困惑與焦慮。去做醫美會有效嗎(?)打什麼笑笑肌之類的。我真心想問:要如何讓自己看起來友善?同時展現出嗨歡迎光臨,先在這等候 3~5 分鐘,友善的 Ning 就會出現囉 =/
吃完糰子後,我深呼吸,調整了情緒,再回頭對家人說:「有沒有辦法你們也能多鼓起勇氣,別預設立場,我會好好回應你們。」家人點頭,似乎很努力地想開口。然後,多次嘗試開口又停下,似乎是在找尋最合適的表達。最終,說出:「可不可以,有時候不要這麼直接說話......」
客觀來看,我確實有些自私。
明明知道他們的性格很好,總是選擇忍耐,延遲處理自己的委屈和難過;這件事卻讓我感到既生氣又難過。我知道他們的好,擔心會被外人佔便宜,或者過於委屈。於是,我忍不住說出些可能傷害他們的話,甚至有時希望能激勵他們,儘管這樣的做法或許是揠苗助長。
對此,我也有一些反思和嘗試。或許能夠做得更圓融些:
創造安全的環境,讓彼此能夠安全地表達自己的不安與需求
肯定道歉,無論如何。只要讓對方不舒服,我會認真反省,並且提醒自己下次要改進
加入更多的非暴力溝通,例如:「這讓我很困擾呢,當無法聽到你的真實感受時,我也會覺得自己被隔離在外 =( 取代「你這樣讓我很難了解你。」
身為不小心讓對方害怕受傷的人,我每次都自責(同時也焦慮)到爆炸,害怕再也彌補不回來。
每當走過這種溝通回合,都會想起《芙莉蓮》動畫版 EP3 的一段話。期許自己,能找到更好的方式,與身邊的人溫暖互動。認清沒有人會通靈,於是練習找出動態平衡,努力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對方,便是對彼此最大的溫暖了吧(?)
就算你不了解我,但你試圖了解我的心意,也讓我覺得很溫暖
我的家庭之旅還有兩天,祝彼此更靠近與安心。
Ning